聯(lián)系我們
![]() |
|||
![]() |
隨著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呈逐年增長趨勢。許多城市面臨垃圾圍城的困局。而由于我國土地資源有限,垃圾焚燒正成為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依照《“十二五”全國城鎮(zhèn)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guī)劃》,預計到2015年年底,我國投產(chǎn)和在建的生活垃圾焚燒發(fā)電廠將超過300座。然而由于信息不對稱,普通民眾對于垃圾焚燒的憂慮也始終存在。
近年來,發(fā)達國家新的垃圾處理技術不斷涌現(xiàn)。如來自德國的CFB煙氣凈化技術、日本的改良半干法脫酸技術等,均可以有效解決二惡英排放問題。應該說,發(fā)達國家行之有效的垃圾處理模式背后,首先是合理的垃圾分類回收體系,其次是完善健全的垃圾管理法律法規(guī)以及行之有效的管理經(jīng)驗。此外,還有一些切實可行的經(jīng)濟政策,如用戶收費制度、產(chǎn)品或包裝費、押金返還制度、填埋稅等,以保障垃圾處理的高效可行。用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勇的話說,國外敢于把垃圾焚燒廠建在市中心,就是因為有強有力的監(jiān)管,焚燒廠周邊沒什么味道和污染——技術的事交給市場來決定,政府要做的,就是做好監(jiān)管。
其實,世界上本來沒有垃圾,有的只是放錯位置的資源。通過垃圾分類和減量,將垃圾資源化,以減少填埋焚燒,才是治本之策。公眾權利意識的覺醒,正好可成為垃圾分類和減量的強大社會推動力。一方面,對于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而言,應該因勢利導,以最大的誠意、最大的公開,擴大參與,聽取民意,在兼顧各方利益、“求取最大公約數(shù)”的前提下,扎實推進這一民生項目的建設。另一方面,從國家層面來講,也要強化地方政府垃圾分類建設的責任,將垃圾分類回收率納入地方官員的政績考核,同時完善立法,明確廠商垃圾減量的責任。(摘自:人民法院報)
|
|||
免責聲明:本站信息均為第三方注冊用戶直接發(fā)布,不保證財務數(shù)據(jù)及其他信息與最后審計結果的一致性如與原來資料不符或涉及侵權等事宜,請及時與網(wǎng)站編輯部聯(lián)系(86798730)我們將及時處理!謝謝合作! ?重慶紅人教育咨詢服務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號:渝ICP備15005271號-5 |
在線咨詢
工作日:9:00-17:00( 客服咨詢 )
( 客服咨詢 )
電話咨詢
( 轉讓咨詢 )
13500331664( 收購咨詢 )
13389609212( 資質服務 )
18702392006公眾號